【小石潭记断句划分】《小石潭记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,属于“永州八记”中的一篇。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与作者的情感变化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。在阅读和学习此文时,正确断句有助于理解文意、把握节奏,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。
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《小石潭记》的断句方法,以下是对原文的断句划分总结,并附上表格形式的展示。
一、原文及断句划分
原文:
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佩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披拂。
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。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,佁然不动;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,似与游者相乐。
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二、断句划分表
| 原文句子 | 断句划分 |
|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| 从/小丘/西行/百二十/步 |
| 隔篁竹,闻水声 | 隔/篁竹,/闻/水声 |
| 如鸣佩环,心乐之 | 如/鸣佩环,/心/乐之 |
| 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 | 伐/竹/取道,/下/见/小潭 |
| 水尤清冽 | 水/尤/清冽 |
| 全石以为底 | 全石/以为/底 |
| 近岸,卷石底以出 | 近岸,/卷石底/以/出 |
| 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 | 为坻,/为屿,/为嵁,/为岩 |
| 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 | 青树/翠蔓,/蒙络/摇缀 |
| 参差披拂 | 参差/披拂 |
| 原文句子 | 断句划分 |
| 潭中鱼可百许头 | 潭中/鱼/可/百许/头 |
| 皆若空游无所依 | 皆/若/空游/无所依 |
| 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 | 日光/下澈,/影/布/石上 |
| 佁然不动 | 佁然/不动 |
| 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 | 俶尔/远逝,/往来/翕忽 |
| 似与游者相乐 | 似/与/游者/相乐 |
| 原文句子 | 断句划分 |
| 潭西南而望 | 潭/西南/而/望 |
| 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 | 斗折/蛇行,/明灭/可见 |
| 其岸势犬牙差互 | 其/岸势/犬牙/差互 |
| 不可知其源 | 不可/知/其/源 |
| 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 | 坐/潭上,/四面/竹树/环合 |
| 寂寥无人 | 寂寥/无人 |
| 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 | 凄神/寒骨,/悄怆/幽邃 |
| 以其境过清 | 以/其/境/过清 |
| 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 | 不可/久居,/乃/记之/而/去 |
三、总结
通过对《小石潭记》的断句划分,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结构与语义层次。合理的断句不仅有助于朗读和背诵,还能增强对古文节奏感的把握。建议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,避免机械断句,从而更好地体会柳宗元笔下的山水之美与情感寄托。
通过以上表格,读者可以快速掌握文中关键句的断句方式,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