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1计划高校什么意思】“2011计划高校”是指参与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建设的高校。该计划是国家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、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高校与高校、高校与科研院所、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。
以下是对“2011计划高校”的详细总结:
一、什么是“2011计划”?
“2011计划”全称是“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”,于2011年启动,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。该计划旨在打破高校之间、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,鼓励跨学科、跨领域、跨单位的合作,推动高校在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破。
二、“2011计划高校”的含义
“2011计划高校”指的是那些被批准设立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的高校。这些高校通常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学科优势,能够与其他机构形成稳定的协同合作关系,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。
三、入选“2011计划高校”的条件
1. 学科优势明显:学校在某一或某些学科领域具有全国领先水平。
2. 科研能力强: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。
3. 协同机制健全:能够与国内外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4. 成果产出丰富:在科研成果、技术转化、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显著成效。
四、“2011计划高校”有哪些特点?
特点 | 说明 |
跨校合作 | 鼓励多所高校联合申报,形成合力 |
多元主体参与 | 包括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多方参与 |
重视成果转化 | 强调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|
注重机制创新 | 推动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和科研体制的改革 |
五、典型“2011计划高校”名单(部分)
高校名称 | 所属地区 | 主要协同方向 |
清华大学 | 北京 | 信息科学、材料科学 |
北京大学 | 北京 | 生命科学、人文社科 |
浙江大学 | 浙江 | 农业科技、信息技术 |
南京大学 | 江苏 | 化学、环境科学 |
武汉大学 | 湖北 | 地球物理、测绘科学 |
六、总结
“2011计划高校”是国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,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。这些高校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表现突出,更在推动产学研结合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随着“2011计划”的深入推进,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加入这一行列,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。
如需了解具体高校的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信息,可查阅教育部或各高校官网发布的相关公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