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史记汲黯全文及翻译】《史记·汲黯列传》是《史记》中的一篇人物传记,记载了西汉时期著名谏臣汲黯的生平事迹。汲黯以正直、刚直不阿著称,虽身处高位,却始终坚守原则,敢于直言进谏,深受百姓爱戴,也因直言屡遭贬谪。本文将对《史记·汲黯列传》进行简要总结,并附上原文与译文对照表格,便于理解。
一、
汲黯,字长孺,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,以忠直敢言闻名。他曾在朝廷担任中郎、淮阳太守等职,多次因直言触怒皇帝而被贬官。尽管如此,他始终坚持正义,不为权势所动,深得百姓敬重。
在汉武帝时期,汲黯曾多次劝谏皇帝不要沉迷于奢侈享乐,主张节俭治国。他的忠诚和正直使他在朝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,但也因此遭到一些权臣的排挤。最终,他因直言被贬至东海郡,不久后去世。
汲黯一生坚持原则,不畏强权,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精神风貌。他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,也展现了个人操守的重要性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| 原文 | 翻译 |
| 汲黯,字长孺,濮阳人也。好学,有大志,少时尝为太子洗马。 | 汲黯,字长孺,是濮阳人。他喜好学习,胸怀大志,年轻时曾任太子洗马。 |
| 其为人,清廉自守,不事私交。 | 他为人清正廉洁,不结党营私。 |
| 常以直言谏上,上不悦,遂免其官。 | 他常常直言进谏,皇帝不高兴,于是罢了他的官。 |
| 黯居官数年,未尝有所荐举。 | 汲黯任职多年,从未推荐过任何人。 |
| 人或问曰:“公何不荐贤?”黯曰:“贤者自贤,吾何能荐之?” | 有人问他:“您为什么不推荐贤才?”汲黯说:“贤能的人自然会显达,我怎么能推荐他们呢?” |
| 天子闻之,益重其贤。 | 皇帝听说后,更加尊重他的贤德。 |
| 后为淮阳太守,治民如家,百姓安之。 | 后来他担任淮阳太守,治理百姓如同家人一般,百姓安居乐业。 |
| 武帝时,匈奴犯边,黯请行。 | 汉武帝时期,匈奴侵犯边境,汲黯请求出征。 |
| 上曰:“君岂能胜此?”黯曰:“臣愿往。” | 皇帝说:“你怎能胜任?”汲黯说:“臣愿意去。” |
| 上乃遣之。 | 皇帝于是派他前往。 |
三、结语
《史记·汲黯列传》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,刻画了一个正直、忠诚、不畏权贵的士大夫形象。汲黯的言行体现了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想,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。他的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,也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。
通过本篇内容的整理与分析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,以及他们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