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克的成语有哪些】“克”字在汉语中含义丰富,既可以表示“战胜、克制”,也可以表示“能够、胜任”。在成语中,“克”字常用于表达克服困难、自我约束或能力出众等含义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包含“克”字的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。
常见含“克”字的成语总结
成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/用法 |
克己奉公 | kè jǐ fèng gōng | 严格要求自己,一心为公 | 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 |
克勤克俭 | kè qín kè jiǎn | 又勤劳又节俭 | 《尚书·大禹谟》 |
克敌制胜 | kè dí zhì shèng | 打败敌人,取得胜利 | 《孙子·谋攻》 |
克己复礼 | kè jǐ fù lǐ | 约束自己,遵守礼制 | 《论语·颜渊》 |
克尽职守 | kè jìn zhí shǒu | 尽到自己的职责 | 现代常用语 |
克绍箕裘 | kè shào jī qiú | 继承祖业,发扬光大 | 《礼记·学记》 |
克难攻坚 | kè nán jiān gōng | 克服困难,努力解决难题 | 现代常用语 |
克己慎行 | kè jǐ shèn xíng | 约束自己,谨慎行事 | 现代常用语 |
克期必至 | kè qī bì zhì | 在规定期限内一定到达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克成其事 | kè chéng qí shì | 完成事情,成功完成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 |
总结
“克”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一种内在的自律、奋斗精神或对目标的执着追求。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进取、勇往直前。
通过了解这些含有“克”字的成语,我们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,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关于修身、治国、处世的思想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