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时了了的故事和含义简短】“小时了了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。这个成语讲述了一个关于聪明与成长的故事,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
一、故事内容
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孔君平(字子真)与他的儿子孔文举(即后来的孔融)之间的对话。孔融小时候非常聪明,有一次他去拜访孔君平,孔君平请他吃杨梅。孔融看到杨梅后说:“此儿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意思是:“这孩子小时候很聪明,长大未必有出息。”
孔融听后立刻回应道:“想君小时,必当了了。”意思是:“我猜想您小时候一定也很聪明。”
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,因为孔融不仅机智地反驳了对方,还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,同时也讽刺了孔君平的言辞。
二、故事含义
“小时了了”原本是形容一个人从小就很聪明,但后来引申为一种对人成长的反思。它提醒人们:
- 不能仅凭小时候的表现来判断一个人的未来。
- 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化,甚至可能不如小时候表现得那么出色。
- 要尊重他人,不要轻视别人,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。
三、总结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来源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 |
| 故事人物 | 孔君平、孔融 |
| 故事背景 | 孔融小时候聪慧,被孔君平调侃 |
| 原句 | “此儿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 |
| 孔融回应 | “想君小时,必当了了。” |
| 含义 | 不可仅凭小时候的表现判断一个人的未来;成长中可能有变化;要尊重他人 |
| 现代启示 | 鼓励全面看待人,避免以偏概全 |
四、结语
“小时了了”的故事虽然简短,但却寓意深刻。它不仅是古代智慧的体现,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思考人生和评价他人的角度。我们应当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,不因一时的表现而否定一个人的潜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