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保本营业额】在经营过程中,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常常会遇到一个关键问题:什么时候才能不亏钱? 这个问题的答案,就是“保本营业额”。所谓保本营业额,指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,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,刚好覆盖所有成本(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),实现利润为零的状态。换句话说,就是收支平衡的临界点。
了解保本营业额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。它可以帮助企业判断是否需要调整价格、控制成本、优化产品结构,甚至决定是否继续经营某个项目。
一、保本营业额的基本概念
保本营业额是基于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的。其核心公式如下:
$$
\text{保本营业额} = \frac{\text{固定成本}}{\text{单位贡献毛益}}
$$
其中:
- 固定成本:指在一定时期内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,如租金、工资、折旧等。
- 单位贡献毛益:指每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该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,即:
$$
\text{单位贡献毛益} = \text{单价} - \text{单位变动成本}
$$
二、如何计算保本营业额?
为了更直观地理解,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:
假设某小型餐饮店的固定成本为每月10,000元,每份餐品的售价为25元,每份餐品的变动成本为15元。
那么,单位贡献毛益为:
$$
25 - 15 = 10 \text{元/份}
$$
保本营业额为:
$$
\frac{10,000}{10} = 1,000 \text{份}
$$
也就是说,这家餐厅每月至少需要卖出1,000份餐品,才能做到不亏不赚。
三、影响保本营业额的因素
| 因素 | 影响方式 |
| 固定成本增加 | 保本营业额上升 |
| 单价提高 | 保本营业额下降 |
| 变动成本上升 | 保本营业额上升 |
| 销售量增加 | 不直接影响保本营业额,但可提高利润空间 |
四、保本营业额的实际应用
1. 定价策略:通过计算保本营业额,企业可以合理设定产品价格,确保盈利空间。
2. 成本控制:如果发现保本营业额过高,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门槛。
3. 风险评估:了解保本点有助于企业评估市场风险,避免盲目扩张。
4. 绩效考核:将实际营业额与保本营业额对比,有助于分析经营状况。
五、总结
| 概念 | 内容 |
| 保本营业额 | 收入等于总成本时的营业额,利润为零 |
| 公式 | 保本营业额 = 固定成本 ÷ 单位贡献毛益 |
| 应用 | 定价、成本控制、风险评估、绩效分析 |
| 关键因素 | 固定成本、单价、变动成本 |
了解并掌握保本营业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,是每一位创业者和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。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数字,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科学、合理的经营决策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