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歇后语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是什么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或俗语。其中,“歇后语”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,不仅生动有趣,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。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:“歇后语‘司马昭之心’的下一句是什么?”
“司马昭之心”这个歇后语,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,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。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歇后语进行总结,并附上相关表格以帮助理解。
一、歇后语“司马昭之心”的完整表达
歇后语的结构通常是前半句为比喻或引子,后半句为解释或点明含义。
“司马昭之心”的完整歇后语是:
> 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
这句话的意思是:司马昭(三国时期魏国权臣)的野心,连路上的普通人都能看出来。常用来形容某人的心思或意图已经暴露无遗,无法隐藏。
二、历史背景简述
“司马昭之心”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传》。当时,曹髦(魏国皇帝)不满司马昭专权,试图夺回权力,最终被杀。司马昭虽然没有称帝,但已掌握实权,因此有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的说法。
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,成为形容人野心昭然若揭的常用语。
三、常见用法与语境
| 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描述某人意图明显 | “他想当老板的意图,简直是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 |
| 批评他人隐瞒真相 | “他以为自己做得好,其实早被大家看穿了,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 |
| 历史类文章中引用 | 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,可见其篡权之心早已显露。” |
四、相关词语对比
| 词语 | 含义 | 与“司马昭之心”的关系 |
| 路人皆知 | 大家都知道 | 是“司马昭之心”的后半句,说明意图公开 |
| 昭然若揭 | 非常明显 | 与“司马昭之心”意思相近 |
| 野心勃勃 | 心怀大志 | 与“司马昭之心”同属描述野心的词汇 |
五、总结
“司马昭之心”是一句典型的歇后语,其完整的表达是“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”。它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,形象地表达了某人的心思或意图已经暴露无遗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句话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企图掩盖真实目的的人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这句歇后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,也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。了解并掌握这类语言现象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表格总结:
| 项目 | 内容 |
| 歇后语全句 | 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 |
| 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传》 |
| 含义 | 形容人心思或意图已暴露,无人不知 |
| 常见用法 | 描述意图明显、批评隐瞒真相等 |
| 相关词语 | 路人皆知、昭然若揭、野心勃勃 |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歇后语或历史典故,欢迎继续关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