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写夫妻相濡以沫诗词】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夫妻之间的感情常被形容为“相濡以沫”,出自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这句话原本是描述困境中的相互扶持,后被引申为夫妻之间在艰难岁月中彼此依赖、共度时艰的情感。
在诗词中,“相濡以沫”常被用来表达夫妻间深厚的感情和不离不弃的承诺。以下是一些关于“夫妻相濡以沫”的经典诗词及其出处、内容和情感内涵的总结:
一、诗词总结表格
| 诗词名称 | 作者 | 出处 | 内容(节选) | 情感内涵 |
| 《长恨歌》 | 白居易 | 唐代 | 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” | 表达夫妻恩爱,生死不渝,虽历经磨难仍不离不弃。 |
| 《卜算子·我住长江头》 | 李之仪 | 宋代 | “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。” | 夫妻虽分隔两地,但心系彼此,情深意重。 |
| 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 | 无名氏 | 先秦 | 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 | 表达夫妻誓约,生死与共,互相扶持。 |
| 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 | 辛弃疾 | 宋代 | “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” | 虽非直接写夫妻,但词中蕴含对人生伴侣的依恋之情。 |
| 《赠汪伦》 | 李白 | 唐代 | 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” | 虽为友情,但也可类比为夫妻间的深情厚谊。 |
| 《夜雨寄北》 | 李商隐 | 唐代 | 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 | 夫妻分离,思念深切,期盼团圆。 |
二、总结
“相濡以沫”不仅是对夫妻关系的一种诗意描述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在诗词中,它常常体现出一种超越物质、超越时间的深情。无论是战乱离别、远隔千里,还是日常生活的琐碎,夫妻之间的理解、支持与陪伴都是最珍贵的情感。
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执着,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。通过阅读这些作品,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“相濡以沫”背后的温情与坚韧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首诗词的具体背景或创作故事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