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常识 >

王绩写野望时的背景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王绩写野望时的背景,快急疯了,求给个思路吧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6-18 00:03:37

在初唐诗坛上,王绩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风独树一帜。他的代表作《野望》,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,更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。

公元684年,王绩出生于河东汾阴(今山西万荣县),自幼聪慧过人,博览群书。然而,在那个崇尚门阀制度的社会里,出身寒门的他始终难以施展抱负。公元699年,王绩赴长安应试,却因父亲早逝未能获得良好仕途发展机会。此后,他便长期隐居乡间,以耕读为乐。这种生活状态直接影响了《野望》的创作心境。

《野望》全诗如下:“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”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,诗人站在东皋之上远眺所见之景。首联点明时间地点,“徙倚”二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徘徊不定的状态,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;颔联通过描写树木和山峦被秋色笼罩的画面,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;颈联则进一步渲染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,但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;尾联直抒胸臆,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。

从历史角度看,《野望》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。隋末唐初战乱频仍,民生凋敝,许多文人士子被迫离开繁华都市,退居田园寻求心灵慰藉。王绩正是其中的一员,他在《野望》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。此外,《野望》还体现了儒家思想与道家哲学相结合的特点。一方面,它表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,即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现状;另一方面,又流露出道家超然物外的情怀,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安贫乐道。

综上所述,《野望》不仅是王绩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,更是初唐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文人心态变迁的一个缩影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脉络,还能从中汲取关于人生价值取向的启示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