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清朝保和殿有几人获得?】在清代科举制度中,保和殿是皇帝亲自策试进士的场所,也是殿试的最后环节。殿试结束后,皇帝会在保和殿举行“传胪”仪式,宣布进士的名次。因此,“保和殿有几人获得”这一问题,实际上是在问:在清代,有多少人曾在保和殿被正式授予进士功名?
根据史料记载,自顺治三年(1646年)至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共进行了112次殿试,每次殿试录取人数不等,但总体上平均每年约有300人左右通过殿试,成为进士。
不过,若从“在保和殿获得功名”的角度理解,那么真正意义上在保和殿被“赐进士及第”的人数,主要指的是殿试一甲前三名——即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他们会在保和殿接受皇帝的赐封,并由礼部颁发进士及第的诏书。
因此,严格来说,在保和殿获得“进士及第”称号的人数为每科三人,共计112科,共336人。
以下是具体数据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清代殿试次数 | 112次 |
每次殿试录取人数(平均) | 约300人 |
在保和殿被赐“进士及第”的人数(每科) | 3人(状元、榜眼、探花) |
清代总共有多少人曾在保和殿获得进士及第 | 336人 |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每次殿试有数百人通过,但只有前三名在保和殿接受皇帝赐封,其余进士则在其他场合被授予功名。因此,严格意义上的“在保和殿获得”的人数,仅为这336人。
总的来说,清朝保和殿作为殿试的最终场所,见证了无数学子的荣耀时刻,而其中仅有336人曾在此被正式授予进士及第的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