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知识 >

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原文及翻译

2025-10-29 21:06:53

问题描述:

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原文及翻译,蹲一个懂的人,求别让我等太久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9 21:06:53

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
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》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《师说》,是其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篇章。文章通过对比士大夫与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”在对待师道上的不同态度,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、不愿向他人学习的风气。

韩愈强调,“圣人无常师”,真正的学问在于虚心求教,而不应因身份地位而拒绝学习。他指出,无论是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”,还是其他社会群体,只要具备某一方面的专长,就值得被尊重和学习。这种观点打破了传统对“师”的狭隘理解,体现了韩愈倡导的平等教育思想。
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 巫医、乐师、各种工匠这些人,不以互相学习为耻。
圣人无常师。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。
孔子师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 孔子曾以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为师。
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 郯子这些人,他们的贤德比不上孔子。
孔子曰: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” 孔子说:“三个人同行,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。”
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。 因此,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,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。
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 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,技艺各有专长,不过如此罢了。

三、总结分析

韩愈在《师说》中提出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”的观点,旨在打破士大夫阶层对师道的偏见。他认为,无论身份高低,只要具备某种专长或知识,都值得成为他人学习的对象。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,也体现了韩愈倡导“尊师重道”的教育理念。

通过对比“士大夫之族”与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”的不同态度,韩愈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傲慢与无知。他主张“不耻相师”,鼓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,重视实践与经验的积累。

四、结语

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”不仅是对古代师道精神的弘扬,也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启示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智慧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与交流,而不是固守成见与等级观念。在今天,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