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响遏行云出处于哪里】“响遏行云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声音高亢激昂,能阻止云彩流动,常用来形容歌声或乐声非常动听、震撼人心。那么,“响遏行云”究竟出自何处呢?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总结。
一、出处来源
“响遏行云”最早见于《列子·汤问》篇,是关于古代音乐家韩娥的故事。原文如下:
> “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乞食。既去,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。……于是,邻人之女闻之,咸悲酸而不能自已。其后,有客从齐来者,问曰:‘昔者韩娥之歌,何如?’对曰:‘其声清商,其音嘹亮,响遏行云,声震林木。’”
这段话描述了韩娥的歌声不仅动人,而且声音高亢,足以“响遏行云”,即声音大得连飘动的云都被它阻挡住了。因此,“响遏行云”成为形容歌声高亢、气势非凡的典故。
二、词语解释
| 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
| 响 | 声音 | 《列子·汤问》 |
| 遏 | 阻止 | 《列子·汤问》 |
| 行云 | 浮动的云 | 《列子·汤问》 |
| 响遏行云 | 声音高亢,能阻止云彩流动 | 《列子·汤问》 |
三、使用场景与演变
在后世文学作品中,“响遏行云”多用于形容歌声、琴声或演讲等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声音。例如:
- 诗词:唐代诗人李贺曾用“响遏行云”来形容音乐之美。
- 戏曲:京剧、昆曲等传统戏曲中常用此词赞美演员的唱功。
- 现代: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语言表达极具感染力,如演讲、朗诵等场合。
四、总结
“响遏行云”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,讲述的是古代音乐家韩娥的歌声感人至深,声音高亢,能“响遏行云”。该成语现多用于形容声音优美、震撼人心,广泛应用于文学、艺术和日常表达中。
总结:
“响遏行云”源于《列子·汤问》,形容声音高亢、震撼人心,常用于赞美歌声或语言表达的感染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