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释义】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的茅屋在秋风中被吹毁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苦的无奈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。
一、诗句释义总结
词语 | 含义 | 说明 |
八月秋高 | 秋天的八月,天气晴朗、空气干燥 | 表示季节和气候特点 |
风怒号 | 风声猛烈、呼啸 | 形容风势之大,带有拟人化色彩 |
卷我屋上三重茅 | 被风吹走屋顶上的三层茅草 | 描述房屋被破坏的场景,突出生活的艰难 |
整句诗的意思是:八月的秋天,风声猛烈地呼啸着,把我的茅屋上的三层茅草都吹走了。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,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生活的困顿与无奈。
二、诗歌背景与情感表达
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,他本人经历战乱、贫困,对人民疾苦有深刻体会。这首诗写于他居住在成都草堂时,因秋风破屋而引发感慨。诗人不仅描述了自己的困境,更借此抒发了对天下寒士的关怀与希望。
三、艺术特色分析
方面 | 特点 | 举例 |
语言风格 | 简洁质朴,富有画面感 | “风怒号”、“卷我屋上三重茅”形象生动 |
情感表达 | 悲凉中带希望 | 结尾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体现理想追求 |
修辞手法 | 拟人、夸张 | “风怒号”赋予风以人的情感,“三重茅”强调茅草之多 |
四、总结
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”是杜甫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,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,也体现了他对国家、人民的深切关怀。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,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共鸣,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