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胆囊腺肌症是什么意思?】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胆囊良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胆囊壁的增厚和肌肉层的异常增生。它与胆囊炎、胆结石等疾病有一定的关联,但其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。了解胆囊腺肌症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胆囊疾病的多样性,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。
一、
胆囊腺肌症(Adenomyomatosis of the Gallbladder)是一种以胆囊壁增厚、黏膜下肌层增生为特征的良性病变。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,尤其是女性。患者常无明显症状,部分人可能因合并胆结石或胆囊炎而出现右上腹疼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诊断主要依赖超声检查,必要时需结合CT或MRI进一步确认。治疗通常根据病情决定,轻症可观察,重症则需手术切除胆囊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胆囊腺肌症 |
英文名称 | Adenomyomatosis of the Gallbladder |
定义 | 胆囊壁增厚,黏膜下肌层异常增生的良性病变 |
常见人群 | 中老年人,女性多见 |
病因 | 不明确,可能与慢性炎症、胆汁淤积有关 |
症状 | 多无症状,部分人有右上腹痛、消化不良 |
并发症 | 可能合并胆结石、胆囊炎,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恶变 |
诊断方法 | 超声检查为主,CT或MRI辅助 |
治疗方法 | 无症状者观察;有症状或并发症者考虑手术切除胆囊 |
预后 | 多数良好,恶性转化罕见 |
三、注意事项
胆囊腺肌症虽然属于良性病变,但仍需定期随访,尤其是对于有症状或影像学提示可疑变化的患者。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,避免高脂、高胆固醇食物,减少胆囊负担。如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、发热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