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】“小时了了”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,是一则关于才智与成长关系的寓言故事。原文虽短,但寓意深刻,常被用来教育人们不要以一时的表现来评判一个人的未来。
一、原文与翻译总结
| 原文 | 翻译 |
| 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。 | 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,父亲不在家,于是叫出他的儿子。 |
| 为设果,果有杨梅。 | (孩子)摆上水果,其中有杨梅。 |
| 孔曰:“此是君家果。” | 孔君平说:“这是你家的水果。” |
| 儿应声答曰: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” | 孩子立刻回答:“我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。” |
二、内容解析
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聪明机敏的孩子在面对孔君平的玩笑时,巧妙地用反问的方式回应,既不失礼貌,又表现出过人的智慧。他没有直接反驳,而是通过类比的方式,指出对方的逻辑漏洞,展现了语言上的机锋和思维的敏捷。
“小时了了”意指小时候聪明伶俐,但这句话也带有一种警示意味:不能仅凭年少时的表现就断定一个人的未来成就。正如孔子所言:“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” 成长过程中,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人,也可能在未来大放异彩。
三、延伸思考
1. 语言的艺术
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汉语中“婉转”与“机辩”的魅力。孩子在不伤及对方尊严的前提下,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尴尬,体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。
2. 教育意义
故事提醒我们,对待孩子的表现要更加包容与耐心。不要因为一时的聪慧或笨拙而对其未来下定论。
3. 文化背景
“小时了了”常被引用,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用来形容那些早慧之人。然而,它也提醒人们,真正的才华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积累。
四、表格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 |
| 作者 | 刘义庆(南朝宋) |
| 主题 | 聪明与成长的关系 |
| 人物 | 孔君平、孩子(杨氏之子) |
| 核心思想 | 不可仅凭幼年表现判断未来 |
| 语言特点 | 委婉、机辩、含蓄 |
| 启示 | 尊重个体发展,重视后天努力 |
五、结语
“小时了了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言故事,更是一种对人性与成长的深刻思考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智慧,在于不断学习与成长,而非一时的机敏。希望这篇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文本,并从中获得启发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