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经验 >

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

2025-09-21 23:56:09

问题描述:

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,跪求万能的网友,帮帮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1 23:56:09

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】一、文章总结

《孔子观于周庙》是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上》中的一段记载,讲述了孔子在参观周朝宗庙时,看到一些器物和礼仪制度,从中领悟到“慎终追远”的道理,并以此教育弟子要注重礼制与道德修养。这段文字不仅体现了孔子对古代礼乐文化的尊重,也反映了他以身作则、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。

通过此篇内容,我们可以了解孔子在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思考方式,以及他对礼仪制度的深刻理解。同时,它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“敬天法祖”“慎终追远”等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。
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孔子观于周庙,入太室,有金人焉,铭曰:“无多言,多言多败;无多事,多事多患。” 孔子参观周朝的宗庙,进入太室,看见一个铜人,上面刻着:“不要多说话,多说话会招致失败;不要多做事,多做事会带来祸患。”
仲尼曰:“吾闻之,‘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’。夫子之道,不可多言也。” 孔子说:“我听说‘聪明的人不轻易说话,说话的人不一定聪明’。先生的道,不是靠多说就能明白的。”
又见其铭曰:“安乐必戒,无行所悔。” 又看见铜人上的铭文写着:“安乐的时候必须警惕,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。”
曰:“戒之哉!戒之哉!君子不履危地,不履险道。” (铭文)说:“警惕啊!警惕啊!君子不踏上危险的地方,不走险恶的道路。”
孔子顾谓弟子曰:“小子识之,此言可为万世之戒。”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:“你们记住这些话,这句话可以作为万代的警戒。”

三、结语

《孔子观于周庙》虽短,却蕴含深刻的哲理。孔子通过对周庙中铜人铭文的观察,传达了“慎言、慎行、慎思”的人生智慧。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,对现代人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在当今快节奏、信息爆炸的时代,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,谨言慎行,避免因轻率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孔子观于周庙》中的儒家思想或相关历史背景,欢迎继续提问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