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钟毓、钟会少有令誉全文翻译】一、
《钟毓、钟会少有令誉》是出自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的一则故事,讲述了钟毓与钟会兄弟二人年少时的聪慧与才德。钟毓是钟繇之子,钟会则是其弟,两人皆以才华出众、品德高尚著称。文中通过一次父子对话,展现了钟毓的诚实与钟会的机敏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道德与才学并重的重视。
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兄弟俩的聪明才智,也展示了古代家庭教育中对“德”与“才”的双重要求。钟氏兄弟的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,成为才德兼备的典范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钟毓、钟会少有令誉。 | 钟毓和钟会年少时就有美好的声誉。 |
其父钟繇,常称其才。 | 他们的父亲钟繇,常常称赞他们的才能。 |
及长,毓为黄门侍郎,会为司徒。 | 等到长大后,钟毓担任黄门侍郎,钟会担任司徒。 |
毓尝问曰:“吾闻贤者不以私害公。” | 钟毓曾问(父亲)说:“我听说贤德的人不会因为私情而损害公事。” |
“今君为太傅,若有人犯法,当如之何?” | “现在您担任太傅,如果有人犯了法,该如何处理?” |
繇曰:“吾以公法处之。” | 钟繇回答:“我会依照公法来处理。” |
毓曰:“然则汝何以不教汝子?” | 钟毓说:“那么,您为什么不教导您的儿子呢?” |
繇曰:“吾以义教之。” | 钟繇说:“我是用道义来教导他。” |
毓曰:“义者,宜也;法者,正也。” | 钟毓说:“义,是应当的;法,是公正的。” |
“夫以义教子,不如以法教子。” | “用义来教育儿子,不如用法来教育儿子。” |
繇曰:“然。” | 钟繇说:“是的。” |
会闻之,亦曰:“然。” | 钟会听到后,也说:“是的。” |
三、总结
《钟毓、钟会少有令誉》通过钟氏兄弟与父亲钟繇的对话,反映出古人对“义”与“法”关系的思考。钟毓强调“法”的重要性,认为法律是公正的体现;而钟会则同样认同这一观点。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不仅注重个人品德修养,更强调制度与规范的重要性。
该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,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家庭教育、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深刻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