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常识 >

马革裹尸还全诗

2025-09-28 05:33:22

问题描述:

马革裹尸还全诗,拜谢!求解答这个难题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8 05:33:22

马革裹尸还全诗】“马革裹尸还”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《南园十三首》之一,原句为: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?”而“马革裹尸还”则常被误用或引申为表达将士战死沙场、以马革裹尸归乡的悲壮情怀,实际上这一说法更常见于后世对战争英雄的追忆与赞颂。

虽然“马革裹尸还”并非出自某一首完整的古诗,但它已成为一种象征,代表了古代将士英勇无畏、誓死报国的精神。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相关诗句的整理:

一、

“马革裹尸还”源自东汉名将马援的典故,意指战士战死后,用马皮包裹尸体返回故乡。此语后来成为形容将士忠勇、牺牲精神的象征。尽管不是某一首诗的标题,但“马革裹尸还”常被用于诗歌、文章中,表达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反思。

在文学作品中,“马革裹尸还”常与“血染战袍”、“铁马冰河”等意象结合,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豪情。它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,也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理解。

二、相关诗句与出处对照表

诗句 出处 作者 简要解释
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” 《南园十三首·其五》 李贺 表达青年志士渴望建功立业、收复失地的豪情。
“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” 《塞下曲》 李白 展现边疆将士誓死杀敌、保家卫国的决心。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 《从军行》 王昌龄 描写战士历经艰险、誓死不归的坚定意志。
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” 《凉州词》 王翰 反映战争的残酷与将士视死如归的悲壮。
“马革裹尸还” 典故 马援 指战死沙场后以马皮包裹遗体归乡,象征忠勇精神。

三、结语

“马革裹尸还”虽非一首完整古诗的标题,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,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忠诚、牺牲与英雄主义的重要象征。通过了解相关诗句与出处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,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人对国家、民族的深厚情感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