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体不勤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四体不勤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身体懒惰、不从事体力劳动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对农耕社会中人们劳动状态的描述,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。
一、成语释义
四体不勤:
“四体”指的是人的四肢(手、足),“不勤”即不勤劳。合起来意思是:手脚不勤快,不愿从事体力劳动,形容人懒惰、好逸恶劳。
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劳动、只靠脑力或依赖他人生活的人。
二、成语来源
“四体不勤”最早见于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子路问曰:‘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。’子曰:‘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’”虽然这句话中并未直接出现“四体不勤”,但其背后的思想与“四体不勤”有着密切关系。
后来在民间流传中,逐渐形成了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的说法,用来形容一个人脱离实际、不务正业。
三、成语用法
- 褒贬色彩:偏贬义
- 适用对象:多用于批评懒惰、不劳动的人
- 常见搭配: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;懒惰成性,四体不勤
四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四体不勤 |
拼音 | sì tǐ bù qín |
出处 | 《论语·微子》(间接相关),后世民间广泛使用 |
字面意思 | 四肢不勤快,形容人懒惰、不爱劳动 |
引申含义 | 批评不劳动、好逸恶劳的人 |
常见搭配 | 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或口语中的批评语境 |
褒贬色彩 | 贬义 |
使用场景 | 批评他人懒惰、不务正业、脱离劳动等 |
五、延伸理解
在现代社会中,“四体不勤”更多地被用来强调劳动的重要性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从事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,但“四体不勤”仍然提醒我们:适度的劳动不仅能锻炼身体,还能培养责任感和自律精神。
因此,无论是学生、上班族还是自由职业者,都应该避免“四体不勤”的状态,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“四体不勤”相关的古文出处或现代应用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