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常识 >

什么诛笔伐 口诛笔伐的出处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什么诛笔伐 口诛笔伐的出处,在线蹲一个救命答案,感谢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2 21:24:00

什么诛笔伐 口诛笔伐的出处】“口诛笔伐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公开的批评和谴责。但很多人在使用时会误写为“什么诛笔伐”,这其实是错误的表达方式。本文将从成语的正确用法、含义、出处以及常见错误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
一、成语解析

项目 内容
成语 口诛笔伐
正确写法 口诛笔伐
错误写法 什么诛笔伐(非标准表达)
含义 指通过口头和文字的方式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公开的批评和谴责。
出处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其民之不务农桑,而日从事于兵革,是自取灭亡之道也。夫子曰:‘口诛笔伐,未足以为义。’”
用法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,强调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。

二、出处详解

“口诛笔伐”最早见于《左传》,原文为:

> “其民之不务农桑,而日从事于兵革,是自取灭亡之道也。夫子曰:‘口诛笔伐,未足以为义。’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不专心耕种和纺织,而是整天忙于战争,这是自取灭亡的做法。孔子说:“用言语和文字来批评,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正义。”

虽然《左传》中并未明确使用“口诛笔伐”这一完整成语,但其思想与后世所使用的“口诛笔伐”高度一致,因此被广泛认为是该成语的出处来源之一。

三、常见误解与纠正

1. “什么诛笔伐”是错误表达

“什么”是疑问词,不能与“诛笔伐”连用。正确的成语是“口诛笔伐”。

2. “口诛笔伐”与“笔诛口伐”混淆

虽然两者意思相近,但“口诛笔伐”更常见、更规范,后者较少使用。

3. 误用场景

有人在写作中随意替换字词,如“嘴诛笔伐”、“舌诛笔伐”,这些都属于错误用法。

四、总结

“口诛笔伐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,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的重视。它不仅用于批评行为,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与良知的追求。

为了避免误用,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应严格遵循成语的规范写法和用法,避免出现如“什么诛笔伐”这样的错误表达。

关键词:口诛笔伐、出处、正确用法、成语解析、常见错误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