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你问我答 >

动辄得咎成语解释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动辄得咎成语解释,真的熬不住了,求给个答案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7 06:31:11

动辄得咎成语解释】“动辄得咎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中稍有不当,就会受到责备或惩罚。这个成语强调了行为的敏感性和后果的严重性,尤其适用于对人要求严格、纪律严明的环境。

成语释义

- 出处:出自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子西曰:‘吾未如之何也。’子产曰:‘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;小人之言,僭而无征。’”后世引申为“动辄得咎”。

- 字面意思:一有行动就招致责难。

- 引申意义:形容人在做事时稍有不慎,就会被指责或处罚,多用于批评制度苛刻或管理过严的情况。

成语用法

- 结构:动词 + 动词 + 名词

- 常用场合: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达对某种严厉制度的不满或对个人行为谨慎的提醒。

- 感情色彩:偏负面,带有批评意味。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动辄得咎
出处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
字面意思 一有行动就招致责难
引申意义 行动稍有不当即受责罚,多用于批评制度或管理方式
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,表达对严格制度的不满或对行为的谨慎提醒
情感色彩 负面,带有批评意味
近义词 动则得咎、稍有不慎
反义词 从容不迫、无拘无束

总的来说,“动辄得咎”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工具,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严格的规则和环境时,要更加谨慎行事,同时也反映出对制度合理性的思考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