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】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,是其晚年作品中的经典名句。这句词表面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深沉的情感与人生感悟,体现了辛弃疾在经历仕途坎坷、壮志难酬后的复杂心境。
一、词作背景
辛弃疾(1140—1207),字幼安,号稼轩,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,同时也是一位军事将领。他一生致力于北伐抗金,但始终未能实现抱负,最终被朝廷排挤,退隐江西上饶。这首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便是他在闲居期间所作,反映了他对人生、时局以及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。
二、词句解析
原词如下:
> 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> 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逐句解析:
句子 | 解析 |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 | 年轻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忧愁,却喜欢登高望远,为了写诗而假装有愁绪。 |
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 | 想要写诗表达情感,却不得不勉强自己说出“愁”。 |
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 | 如今真正尝到了人生的苦涩,想说却又说不出口。 |
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 | 最终只能用一句“天气凉了,真是个好秋天”来掩饰内心的无奈与苦闷。 |
三、情感内涵
- 少年时期的矫情:年轻时对“愁”的理解是肤浅的,只是模仿古人,为赋新词而强说愁。
- 中年后的沧桑:经历了世事变迁后,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艰难与孤独。
- 无奈与压抑:面对现实的无力感,无法倾诉,只能以一句“天凉好个秋”来转移话题,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压抑。
四、艺术特色
特点 | 内容 |
对比手法 | 通过“少年”与“而今”的对比,突出人生变化和情感的深化。 |
含蓄表达 | 不直接言愁,而是借景抒情,用“天凉好个秋”来传达内心情绪。 |
语言简练 | 全词语言质朴,却富有哲理,耐人寻味。 |
哲理性 | 表达了对人生、社会的深刻洞察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 |
五、总结
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,也代表了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心态。它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悲凉,展现了辛弃疾词作中那种“含蓄而不失力量”的艺术风格。这句词之所以流传千古,正是因为它的真挚与深刻,让人在读过之后久久不能释怀。
项目 | 内容 |
词作名称 | 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 |
作者 | 辛弃疾 |
出处 | 南宋时期 |
核心句子 | 却道天凉好个秋 |
主题 | 人生感慨、情感压抑、现实无奈 |
艺术特点 | 对比、含蓄、哲理、语言简练 |
历史评价 | 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句词,反映士人精神世界 |
如需进一步探讨辛弃疾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,可继续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