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山早行解释】《商山早行》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全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离开商山时的旅途景象,抒发了游子思乡、旅途孤寂的情感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,展现了早行的艰辛与旅途的清冷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。
一、
《商山早行》以清晨出发为背景,通过描写天色未明、鸡声初起、霜重路滑等景象,表现出旅途中孤独与艰辛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刻画,也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感伤与思乡之情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画面感强,是温庭筠代表作之一。
二、诗歌原文及解析
诗句 | 解析 |
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。 | 清晨起床,听到远处车马铃声,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。 |
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 | 鸡鸣声中,茅草屋旁有月光,板桥上满是霜迹,描绘出清晨的寂静与寒冷。 |
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 | 槲树叶落在山路上,枳树的花在驿站的墙上显得明亮。 |
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 | 回忆起在杜陵的梦境,那里有成群的野鸭和大雁栖息在池塘中。 |
三、艺术特色
1. 意象丰富:诗中“鸡声”、“茅店”、“板桥”、“霜”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冷的早行图。
2. 语言凝练:全诗仅20字,却包含丰富的画面与情感。
3. 情景交融:景中含情,情中有景,情景相生,增强了诗意的感染力。
4. 结构严谨:五言律诗格式工整,对仗工稳,节奏分明。
四、主题思想
《商山早行》通过描绘清晨出行的艰难与孤独,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,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,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对归家的渴望。
五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商山早行 |
作者 | 温庭筠 |
体裁 | 五言律诗 |
创作背景 | 唐代,诗人离乡远行,清晨启程 |
主题 | 旅途艰辛、思乡之情 |
艺术特色 | 意象丰富、语言凝练、情景交融、结构严谨 |
情感表达 | 孤独、思乡、对家乡的怀念 |
代表性句子 | 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 |
如需进一步分析该诗的文学价值或与其他作品的对比,可继续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