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典故】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是一句富有诗意和历史韵味的诗句,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,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忠贞不渝的情感。这一典故常被用来形容对逝去之人或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。
一、典故来源
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潇湘神》,诗中写道:
> “斑竹一枝千滴泪,湘江素女泪痕新。”
这里的“斑竹”指的是生长在湖南湘江流域的一种竹子,因其竹节上带有红色的斑点,形似泪痕,故称“斑竹”。而“湘江素女”则指传说中的湘水女神——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与女英。
相传,舜帝南巡时病逝于苍梧之野(今湖南境内),他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闻讯后悲痛欲绝,追随至湘江边,日夜哭泣,最终泪尽而亡。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,形成了斑竹。因此,斑竹也被称为“湘妃竹”。
二、典故寓意
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不仅描绘了湘妃的哀怨之情,更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、深沉的思念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。在文学作品中,这一典故常被用来表达对爱情、亲情或友情的深情厚意。
三、总结内容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名称 | 斑竹一枝千滴泪 |
出处 | 唐代诗人刘禹锡《潇湘神》 |
意象 | 斑竹(湘妃竹) |
故事背景 | 舜帝南巡病逝,其妃娥皇、女英悲痛欲绝,泪染竹节 |
寓意 | 忠贞爱情、深切思念、哀悼之情 |
文学应用 | 常用于诗词、小说、戏剧中表达情感 |
四、结语
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,更是古人情感的寄托。它承载着一段凄美的传说,也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深情厚意。在现代文学与艺术创作中,这一典故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文化价值。